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辽源发电分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王业普
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辽源分公司纪委从被动等待线索向主动出击挖掘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着力在精准发现问题线索上下功夫,着力在深化标本兼治上出实招,着力在提升监督效能上见真章,以高质量监督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转变思路,从“坐等线索”到“精准深挖”,拓宽线索来源广度
过去,纪委在发现问题线索时,过于依赖职工群众举报的单一途径,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为打破这一困境,辽源分公司纪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主动出击,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力求更全面、更深入地发现问题。
一是深耕信访“主渠道”,精准研判线索价值。辽源分公司纪委以极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和来电。纪检人员逐字逐句研读信访件,从细节中剥离有效信息,同时建立与举报人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处理进度,希望能够赢得职工群众信任,并从信访中“淘出真金”。
二是直插现场“听真声”,靶向谈话挖实情。作为纪委书记,我带头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等方式深入一线,与职工群众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希望通过广泛开展个别谈话能够成为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途径。此项工作辽源分公司纪委仍在探索中,希望切实能够通过“结合岗位深入谈”“针对疑点聚焦谈”“捕捉弦外之音论证谈”“扩大范围延伸谈”等靶向技巧,引导职工放下顾虑、直言问题。这种方式能绕过层级壁垒,精准捕捉基层真实动态,让隐藏的线索浮出水面。我相信未来,个别谈话将成为我们精准发现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聚焦重点,以“靶向监督”促“穿透核查”,提升线索挖掘深度
辽源分公司纪委紧扣企业中心任务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将精准发现线索作为监督执纪的“源头活水”,通过靶向发力、穿透核查,提升线索挖掘的深度与精度。
一是精准绘制风险“全景图”,筑牢监督基础。辽源分公司纪委重新梳理并编制印发了《辽源分公司“微腐败”防控管理手册》,将其作为精准监督的“作战地图”。手册系统梳理人、财、物、事等关键领域的165个具体风险点,逐一明确风险表现、易发环节及监督要点。纪委每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精细化、靶向化监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监督网络,显著提升了主动、精准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深层次线索的能力,为后续深挖彻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穿透燃料“全链条”,专项监督掘隐情。辽源分公司纪委针对燃料管理中廉洁风险高、链条长的特点,实施“全链条穿透式”专项监督。采样环节通过“视频监控线上巡查+历史数据深度比对+现场突击抽查+操作流程复盘”四维联动,精准核查人为干预样本(如特定时段采样、特定位置弃样)、违规变更采样点位等隐蔽舞弊行为。制样与化验环节,严查制样规范性、存样追溯性,通过数据横向(同批次、同矿点)与纵向(历史同期)比对筛查异常,结合实验室系统操作日志,锁定非授权操作、权限滥用等高危线索。供应商管理环节,交叉比对合同量、到货量、化验热值,精准筛查热值虚高、到货异常等疑点,直指虚报煤质、利益输送等问题。
三是严查采购“猫腻点”,精准锁定违规线索。在物资采购专项管理监督中,招标采购,深度审查采购台账、比价记录、招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及合同文本,运用关联关系筛查、报价模式分析、异常废标复盘等手段,深挖细查围标串标、量身定制招标条件、拆分项目规避招标、评标过程显失公平、虚假验收等典型问题线索。供应商准入与管理,核查供应商资质审核流程、准入标准执行、考核评价机制运行情况,排查“影子公司”“裙带供应商”、违规长期合作等风险点。
四是嵌入决策“预警哨”,精准捕捉干预线索。深度融入“三重一大”决策监督,通过列席会议、审查纪要、访谈相关人员等方式,紧盯领导人员是否违规干预、暗示指定供应商,是否存在未上会研究、程序倒置等决策违规行为,并结合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巡视巡察反馈等多源信息进行交叉印证,显著提升了对涉及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利益输送等关键敏感线索的发现精准性和时效性,确保问题线索“挖得深、挖得准、挖得及时”。
三、联合协作,聚“监督合力”织“精准密网”,增强线索发现效能
精准发现线索绝非纪委“单打独斗”,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打破壁垒、凝聚共识,构建起贯通协同、优势互补的“大监督”格局,方能形成无死角、无盲区的线索发现网络。
一是锚定监督方向,厚植监督理念。紧扣集团及省公司战略部署,制定《2025年“大监督”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精准锁定27项涵盖关键业务和廉洁风险点的重点任务。在全员范围内大力宣贯并牢固树立“管业务必须管监督”的核心管理理念,将监督要求深度嵌入业务流程设计、执行和评估的全链条,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同步履行监督职责,为精准、敏锐地捕捉问题线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是建强前哨队伍,延伸监督触角。为切实解决监督“最后一公里”问题,辽源分公司纪委精选13名政治硬、业务强、群众基础好的党风廉政监督员,举行聘书颁发仪式明确职责,明确赋予其职责与使命。这支队伍作为嵌入各部门、贴近基层一线的监督“前哨”和“探头”,实时感知潜在风险,第一时间捕捉并上报线索,显著筑牢了精准发现线索的前沿屏障。
三是健全沟通机制,保障精准协同高效。为确保各监督主体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协作有力,辽源分公司纪委建立“季度联席会商+月度台账分析”机制。每季度召开监督协调联席会议,为各监督部门搭建平台,集中交流工作进展、分享监督经验,实现信息共享、力量整合、难题共克。同步推行月度监督工作台账报送与分析机制,纪委对各部门报送的台账进行汇总、梳理和深度分析,动态掌握监督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精准识别监督薄弱环节和异常动向。对于汇总分析或联席会商中发现的突出、共性或重大风险问题,纪委迅速牵头组织专题研究,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坚,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督促落实,确保问题线索得到及时响应、有效处置、闭环管理,有力推动了监督效能的最大化。
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先手棋”,需要以思路转变拓宽来源、以靶向监督深挖内核、以协同联动织密网络。下一步,辽源分公司纪委将持续创新方法,精进精准发现线索的能力,为百年辽发高质量发展筑牢不可逾越的廉洁防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