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云南,凭借20摄氏度的清凉气候和独特魅力,成为今夏最炙手可热的避暑胜地。仅7月,全省就接待游客9533.37万人次,同比增长20.7%,机场旅客吞吐量超7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近日,丽江供电局古城供电所供电服务人员到木府开展用电安全宣传,保障木府旅游高峰期优质供电。 田学 摄
火热旅游背后,是电力数据的直观印证: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249亿千瓦时,其中,住宿餐饮业用电5.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10%。这张亮眼成绩单背后,一张无形的智能电网正默默护航“清凉经济”。
智慧赋能 擦亮金字招牌
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4K全息剧场正演绎着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场景,参观研学人群络绎不绝。“场馆内所有设备同时运转,电压波动始终控制在1%以内,用电很安心。”场馆工作人员为电力保障点赞。
无人机沿着配电线路巡航,30分钟即可完成3公里“体检”,精准发现隐患,AI自动生成报告。在玉溪澄江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4个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数字哨兵”实时采集数据,主动捕捉电压波动、设备过载等异常并进行预警,低压故障在游客无感的情况下悄然完成。
“游客聚集到哪里,我们的数字化防护网就优先覆盖到哪里,透明配电网不仅实现技术升级,更是服务和保障的升级。”在玉溪澄江供电局副总经理丁五强看来,数字电网守护的不仅是游客满意度,更是澄江旅游的金字招牌。
而在滇西的丽江古城,仅7月就有近500万人次进入,同比增加4.46%。持续增长的游客数量带来季节性负荷激增。对此,丽江供电局在大研古城核心区部署了云南首个基于“电鸿”智能台区终端的可观、可测、可控全自主能力的智能配电室,为暑期用电提供坚强保障。“以前旺季跳闸要等一两个小时检修,今年灯泡都感觉没有闪动过。”在丽江古城南门附近经营火锅店的杨先生对稳定的供电很满意。
目前,一张纵横城乡的智能供电网络已遍布全省:在昆明建成全省首个电网友好型“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在临沧沧源,边疆智能配电网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配电自愈覆盖率达95.74%;在怒江独龙江乡,实现智能微网全功能并网运行。
这背后,是云南电网公司解决配网突出问题3年攻坚行动的扎实推进:三年来累计治理全省10千伏超长线路342回,治理高故障线路超1000条,10千伏公用线路可转供电率达85%,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100%。云南电网以城乡配网智能化升级为支点,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电力赋能中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网架升级 让旅居更安心
在边境小城芒市,夜经济持续火热,游客络绎不绝,夜间消费占全市服务业收入超过四成。
“从傍晚至午夜,傣族古镇、芒市新玩厂等核心区的用电负荷可达日间的3倍以上。”德宏芒市供电局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说,为应对夜间用电挑战,德宏供电局实施电网升级工程,构建起立体化供电保障网络,改造后核心区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8%,电压合格率达100%,彻底告别了线路重过载、频繁停电等现象,平均停电时间由每户21.85小时下降至6.64小时。不仅如此,通过配电自动化改造,德宏州10千伏线路可转供电率达100%,任何一段线路故障都能在30秒内完成负荷切换。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开着新能源车到普洱市景迈山,在茶香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为解决游客的充电问题,普洱供电局与企业合作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思茅区建设普洱市首个智能超充站,充电可实现“一秒一公里”;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和景迈山核心区域停车场,30余台充电桩可满足充电需求,让自驾之旅无后顾之忧。7月暑期至今,普洱市新能源车充电量超过113万千瓦时。
云南电网公司以坚实网架筑基,让世界见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魅力。在“有风的地方”大理,将电网建设融入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创新打造环洱海主动透明配电网,让灯火映亮苍洱画卷。在“千年哈尼梯田”红河元阳,瞄准旅游核心区“1小时”高可靠供电目标,通过主配网架升级改造破解旺季用电瓶颈,让灯火温暖旅居时光。
这些具体实践背后,是坚实网架的支撑:2025年以来,云南全省累计建成投产4000个配网项目,新建或改造10千伏线路2809千米、低压线路2024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3127台。电网建设的“硬投入”,化作城乡用电的“软保障”,智能电网成为串联“诗和远方”的能量纽带,不仅点亮了云南旅游的独特魅力,更以可靠供电为文旅升级赋能,推动云南全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助力全省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马莎 孔祥飞 李芳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