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吉林热电厂内,吉林电力科学研究院“保供技术攻关”青年突击队开展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专项监督检查。“厂内存煤量约20.4万吨,库存能用41天,满足当前电煤供应需求。”队长孙首珩详细记录下该厂电煤储备情况。
队员实时监测吉林省发电用电平衡状态。 李嘉帅 摄
“保供技术攻关”青年突击队现有电气、锅炉、热工等13个专业的队员33人。聚焦电网设备安全、电煤供应保障、供热民生保障等领域,队员们持续开展创新攻关,研发的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11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项。今年5月,青年突击队获得全国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学习交流暨岗位建功竞赛一等奖。
吉林省是新能源发电大省,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一半。新能源出力较强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9月,经吉林省能源局授权,吉林省电力保供监督中心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办事机构设在吉林电科院,负责管理吉林省电力保供和电力技术监督相关工作,管理对象包括电网企业及发电企业。“保供技术攻关”青年突击队是该中心的执行团队。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峰压力,曾是摆在青年突击队面前的一道难题。“新能源大发常在午间,而用电高峰需求一般在早晚。”青年突击队副队长王行说。2023年4月,青年突击队提出构建“煤电兜底+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保供技术服务新模式,突破“源随荷动”的刚性调节限制。队员们深入当地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调阅台账和现场试验等方式,对厂站设计、安装、运维等全过程开展电力保供专项监督检查。队员们每年开展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涉网性能检测等技术服务超100次,为火电机组在新能源波动时稳定兜底提供保障。
2023年10月以来,青年突击队在供暖期内协助发电企业完成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等调试项目,已推动省内45台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完成热电解耦改造。热电解耦技术就像为供热和发电装上了“调节阀”,可有效化解供热需求刚性约束与电网灵活调峰之间的矛盾,为新能源消纳腾出空间。自成立以来,青年突击队累计开展电力保供专项监督检查80余次,排查并组织整改电力供应安全隐患191项,发布保供监督月报29期。
青年突击队注重用创新提升工作效率。2023年5月,队员们自主研发了吉林省电力保供监督信息管理平台,以破解人工检查耗时费力等难题。该平台集成7个子系统、12个模块,在线监测全省煤电机组状态、燃料库存等数据,实时跟踪研判全省电力电量平衡形势。
2024年10月,青年突击队对该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开发部署了供热量、调峰能力等18个专业分析模型,实现新能源波动提前6小时预警、机组非计划停运隐患48小时超前预判。依托这一平台,青年突击队构建了“线上数字化监管+线下精准化执行”的工作机制,已提前预判并高效处置新能源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隐患37起,隐患排查效率大幅提升。
“我们既要守住电力保供底线,也要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协同控制领域的技术研发。”孙首珩说。2023年,青年突击队支撑国网吉林电力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打造出城市级“电-气-热-储”多能协同平台。该平台于2023年9月应用以来,支撑吉林省能源局发布23项监督预警,推动电煤年均可用天数增加39%,释放调峰潜力18.8%,促进清洁能源消纳3.0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5.09万吨。
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青年突击队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科研实践锻炼人才,再以人才创新反哺技术突破。
青年突击队队员普遍学历较高,职业发展需求较多元。为此,青年突击队施行“五维六步”职业成长闭环评估体系,聚焦本职工作、创新创效、志愿服务等领域,划分忠诚有我、建功有我、创新有我、奉献有我、争先有我5个维度,将抽象的成长轨迹转化为144项可量化指标。
“根据今年的评估结果,你在‘建功有我’维度比去年高了22分,但‘创新有我’还有提升空间。”今年5月,国网吉林电力高级专家赵春明指着屏幕上的雷达图,对徒弟徐美越说,“如今电科院成立了20支创客团队,你可以根据研究方向加入他们,共同开展创新。”在师父的引导下,徐美越加入吉林电科院电力防灾减灾创客团队并深度参与科研项目2项,实现创新维度的进步。
青年突击队定期评选卓越之星、进步之星等,激励全员比学赶超。截至目前,青年突击队已有13人由于表现突出实现岗位晋升,3人获评国网吉林电力青年岗位能手。队员们累计孵化创新项目58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李嘉帅 丛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