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数字化 > 企业报道

华为大模型与数智化技术赋能电力数智化转型路径

中国电力报发布时间:2025-08-07 10:33:49

  7月24日,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 2025 期间,“倾听・践行:服务行业数智化”电力圆桌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各大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科研院所及行业合作伙伴的代表齐聚,围绕电力数智化转型的痛点、挑战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度交流,旨在以大模型与数智技术为支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电力行业正经历能源结构转型与技术革命的叠加变革。如何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统筹电力与算力协同、加速新型电力系统落地,成为行业共同探索的核心命题。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电力系统部总经理李继光在致辞中强调:“发电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面临系统复杂、安全要求高、功率预测难等多重挑战。唯有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大模型与数智化转型,才能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发展难题。”

  大模型破局电力行业痛点:从故障预警到新能源协同

  人工智能技术正从 “小模型” 向 “大模型” 跨越,从 “预测推断” 向 “内容生成” 升级,为电力行业带来全新可能。

  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智慧发电解决方案专家白向雨指出,专业预测、辅助助手、安全视觉、分析审核、内容生成、知识问答已经成为发电领域 AI 应用的核心场景,行业智能化正从 “场景专家模型” 加速向 “智能体架构” 演进。

  华为已实现四大技术突破支撑这一转型:基于 “扁鹊” 引擎与盘古预测大模型,可精准捕捉设备高频振动故障,实现超前预警;通过多源知识整理、自动抽取与一键构图,自动入库大幅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依托图链 GraphRAG 多跳推理能力,全文检索,生成高质量大模型提示词(prompt)。四是以盘古大模型(NLP)输出最终结果,向多专业提供高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

  在 “双碳” 目标驱动下,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增长带来新课题: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波动大、预测难,传统方法精度有限;超大规模能源基地的设备运维与多能协同控制亟待突破。对此,华为盘古气象大模型独创的3D EST大模型、层次化时域聚合技术,提前1 0天准确预测出玛娃的路径,将预报精度提升20%,预报速度提升10000倍,刷新出计算更快、更准的新纪录。同时,其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高质量数据集技术,基于新能源功率预测业务场景,分别构建集团气象大模型、区域高精度模型和场站边缘业务系统,构建“集团—区域—场站”三级云边协同部署架构,精准支撑新能源功率预测。

  南方电网研发的 “驭电大模型” 则成为行业标杆。该模型基于物理约束构建神经网络,可高效求解大规模方程,分析效率提升 1000 倍,颠覆传统业务模式,一举斩获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及 “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称号。

  南方电网公司基于物理约束的网络开发驭电大模型。目前1.0版本已经能利用神经网络求解大规模的大数方程,并具有多场景分析化性能。这是一个从0到1重大突破,获得2024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以及“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荣誉。南网驭电大模型首席技术专家黄济宇介绍,驭电智能仿真器利用的是昇腾全栈能力和推理优化服务能力。

  风电领域同样迎来智能化突破。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风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文革介绍,基于实时数据风电可靠性管理平台利用最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标准建立实时数据平台,经过6年实践,已经形成成熟体系。通过网络安全保障与应用场景拓展,计划年底接入 1000 个风电场(占全国 20%),全面提升风电设备健康管理与电网响应能力。

  移动端作业管控(ISDP)平台落地高价值场景: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化工程实施、安监、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也逐步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工程安装及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ISDP+是华为旗下一款专注于数字化现场作业管理、智能化安全风险管控、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平台,秉承华为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致力于帮助各行业企业客户实现“作业安全”和“提质增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山、电力、机场、制造业、城市服务、零售等场景中。

  据华为软件业务部ISDP 产品专家夏代怡介绍,该平台以七大核心能力赋能行业。

  一是产品架构:平台组件持续增强,行业资产持续积累,行业应用持续丰富;二是数字化作业引擎:在线零码编排流程,工序中可调用AI算法和作业终端;三是实时音视频引擎:多方视频协同,让作业过程透明可视、专家在线会商;四是智能终端引擎:赋能移动便携穿戴语音交互、智能识别和视频会商;五是智能调度引擎:便捷接入算法模型,开放API,高可用高并发高安全;六是辅助作业AI引擎:算法统一纳管、云边协同,标准接口被调用;七是零码/低码平台:快速构建行业应用、运营大屏,便捷集成移动智能设备。

  目前,该平台已在风电基建项目中实现标准化作业快速线上化,显著提升作业安全、质量、效率管控水平;在电力基建项目中,以智能排产计划代替手工计划,将施工周期缩短15%;在区县分布式光伏领域,通过精准功率预测,助力电网稳定消纳,保障电网稳定。

  共筑数智化未来:开放协同驱动行业升级

  在电力行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中,每一个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无数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当下,人们在电力数智化转型道路上的思考与探索还任重道远。

  “电力数智化的未来既充满想象空间也面临各种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借助大模型与数智化技术,深入挖掘高价值应用场景,推动生产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李继光表示,华为将持续秉承“开放、协同、共赢”的理念,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携手,聚焦科学计算大模型、设备预测性维护、工程管理、安全监管等高价值场景,推动发电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次圆桌会议的召开,不仅展现了大模型与数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落地成果,更凝聚了行业共识:唯有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场景应用为导向,才能推动电力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为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